STM32 SPI通信协议详解及软件读写实现指南

STM32的SPI(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,串行外设接口)通信协议是一种由Motorola公司开发的高速全双工同步通信总线,广泛应用于MCU(微控制器)与各种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。以下是对STM32 SPI通信协议以及软件读写的详细介绍:

图片[1]_STM32 SPI通信协议详解及软件读写实现指南_知途无界

一、SPI通信协议概述

SPI协议采用主从模式架构,支持多从机模式应用。它使用四根信号线进行通信,分别是:

  • SCK(Serial Clock):时钟信号线,由主设备产生,用于同步数据传输。
  • MOSI(Master Output Slave Input):主设备输出,从设备输入的数据线。
  • MISO(Master Input Slave Output):主设备输入,从设备输出的数据线。
  • CS(Chip Select):从设备选择信号线,也称为NSS(Slave Select)或CS,用于选择通信的从设备。

在某些特殊情况下,SPI可以使用三根信号线(即三线SPI),此时SS信号线被省略,通常适用于只有一个从设备与主设备通信的场景。

二、SPI通信模式

SPI一共有四种通信模式,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总线空闲时SCK的时钟状态以及数据采样时刻。这四种模式通过CPOL(时钟极性)和CPHA(时钟相位)来定义:

  • CPOL=0:表示当SCLK=0时处于空闲态,所以有效状态就是SCLK处于高电平时。
  • CPOL=1:表示当SCLK=1时处于空闲态,所以有效状态就是SCLK处于低电平时。
  • CPHA=0:在时钟的第一个跳变沿(上升沿或下降沿)进行数据采样。
  • CPHA=1:在时钟的第二个跳变沿(上升沿或下降沿)进行数据采样。

三、SPI通信时序

SPI通信的时序包括起始信号、数据传输和停止信号:

  1. 起始信号:NSS信号线由高变低,表示SPI通信开始,从设备被选中。
  2. 数据传输:在SCK的时钟信号控制下,主设备和从设备通过MOSI和MISO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。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是同时进行的,但在软件实现中可能需要通过程序控制来模拟这一过程。
  3. 停止信号:NSS信号线由低变高,表示SPI通信结束,从设备被释放。

四、软件读写实现

在STM32中,SPI通信的软件读写实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
  1. 引脚初始化:对SPI通信所需的引脚进行初始化,包括SCK、MOSI、MISO和CS(或NSS)引脚。输出引脚通常配置为推挽输出模式,输入引脚配置为上拉输入模式。
  2. SPI初始化:配置SPI的通信参数,如通信模式(CPOL和CPHA)、数据帧长度(8位或16位)、时钟频率等。
  3. 发送数据: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SPI的发送缓冲区,并启动发送过程。在发送过程中,主设备会通过MOSI线将数据发送给从设备。
  4. 接收数据:在发送数据的同时或之后,主设备会通过MISO线接收从设备发送的数据。接收到的数据会被存储在SPI的接收缓冲区中。
  5. 数据处理: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,如解析、存储或进一步传输。

五、注意事项

  • 在进行SPI通信时,所有设备需要共地。
  • 如果从设备没有独立的供电源,主设备可能需要给从设备供电。
  • SS(或NSS)线低电平有效,主机在同一时间只能选择一个从机进行通信。
  • SPI通信速度较快,但需要注意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问题。

综上所述,STM32的SPI通信协议是一种高效、灵活的数据传输方式,适用于多种外围设备与MCU之间的通信需求。在软件实现中,需要注意引脚初始化、SPI初始化、数据发送与接收以及数据处理等关键步骤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点个赞,支持一下吧!
点赞39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评论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