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危机爆发:495亿巨亏背后的行业困局
2024年万科财报显示,全年净亏损494.8亿元,同比暴跌506.8%,创上市以来最大亏损。这一数字背后,折射出中国房地产行业在政策调控与市场转型的双重挤压下,传统“高杠杆、高周转”模式难以为继的深层危机。万科财报揭示的三大核心问题尤为突出:
![图片[1]_巨亏495亿,万科“芝麻开门”的隐喻与现实——从危机到转机的战略破局之路_知途无界](https://zhituwujie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4/d2b5ca33bd20250407090509.png)
- 毛利率断崖式下跌:房地产开发业务毛利率仅9.5%,较2023年下降5.9个百分点,直接导致主营业务利润腰斩。
- 资产减值吞噬利润:高地价项目集中结算、存货跌价计提81.4亿元、信用减值264亿元,三项合计吞噬近400亿利润。
- 行业整体下行: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.6%,住宅投资下降10.5%;新建商品房销售额9.7万亿元,同比减少17.1%。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,百强房企销售额均值同比下降26%,净利润均值降幅高达76.8%。
二、自救行动:壮士断腕的转型突围
面对困局,万科采取了“瘦身健体、聚焦主业、全力自救”的策略:
- 资产盘活与融资创新:全年完成54个大宗资产交易,回笼资金259亿元;新增融资948亿元,综合成本降至3.54%;通过“由售转租”盘活存量房源近1.5万间,纳入保租房的房源超12万间,位列市场化机构第一。
- 轻资产业务布局:2025年将重点参与上海、深圳等核心城市的城市更新项目,计划通过代建、EPC等轻资产业务实现营收增长。
- REITs突破:成功发行中金印力消费REIT,成为国内首批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,实现业务模式由重向轻的转型。
三、“芝麻开门”的隐喻:从危机到转机的战略破局
“芝麻开门”的隐喻,指向万科在困境中寻找破局之道的战略选择:
- 国资介入与风险化解:深铁集团作为大股东,不仅提供70亿元股东借款,更通过REITs认购、资产接盘等方式输血,试图将万科纳入“轨道+地产”的国资生态圈。
- 组织架构调整:郁亮辞任董事会主席,深铁董事长辛杰接棒;总裁祝九胜离职,深圳国资系高管全面接管财务、法务等核心岗位,推动管理层与国资的深度融合。
- 核心业务聚焦:坚定瘦身健体,退出非主业业务,聚焦综合住区开发、物业管理、租赁住宅三大主业,构建“开发+服务+运营”的复合型能力。
四、未来挑战:转型之路暗藏风险
尽管政策暖意渐浓,万科的转型之路仍面临多重挑战:
- 高负债压力:净负债率攀升至80.6%,一年内到期有息负债占比43.8%,需依赖持续融资“借新还旧”。
- 库存风险:存货跌价准备累计超120亿元,部分三四线城市项目去化周期超过24个月。
- 模式依赖:房地产开发收入仍占87.7%,代建、租赁等新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5%。
五、行业启示:从“规模执念”到“价值重构”
万科的阵痛,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当行业度过最困难时期,那些在寒冬中修炼内功的企业,终将在春天收获转型果实。房地产行业已进入“分化重构期”,房企必须构建“开发+服务+运营”的复合型能力,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结语
万科巨亏495亿的背后,是行业转型的阵痛,也是企业破局的重生。正如“芝麻开门”的传说,唯有找到打开困境的钥匙,方能开启新的财富之门。万科的转型之路,既是对自身战略的深刻反思,也是对行业未来的积极探索。在政策红利与市场调整的双重推动下,万科能否真正实现“破茧成蝶”,仍需时间的检验。
© 版权声明
文中内容均来源于公开资料,受限于信息的时效性和复杂性,可能存在误差或遗漏。我们已尽力确保内容的准确性,但对于因信息变更或错误导致的任何后果,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需引用本文内容,请注明出处并尊重原作者的版权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